今天閒來沒事逛到李東昇老師家看看有沒有東西吃,東翻翻西找找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被我逮到了,以下引用李東昇老師的片段
=================================
語言學習(英語學習)的正確態度
=================================
語言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儀式
語言學習必須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而不是每天幾小時
更重要的是:語言學習絕對沒有捷徑,唯有『融入』
尤其我一定要呼籲所有從事『語言教育者』或『語言學習者』
=========================================
沒有任何人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之中,需要被打擊或羞辱
=========================================
......這樣的英文,我無法相信會是很道地(聽起來像一種反話)
但是有天一位外國同事John看穿我的自卑跟疑惑
他用他生硬的中文問我『你覺得我的中文好不好』
我直覺的反應說『很好啊』他接著說『那你的英文好不好』
我也坦白說『很爛』他問我『為什麼?』
我說因為我以前沒有好好學習英文….他打斷我,問我
為什麼『他說的國語好,但是我說的英文爛』
我一霎那間就明白了
沒有任何人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之中,需要被打擊或羞辱
語言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儀式
語言學習必須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而不是每天幾小時
更重要的是:語言學習絕對沒有捷徑,唯有『融入』
『語言的目的是溝通』發音準不準不是重點
重點是『想要溝通的心意』
如何能培養我們所有的學習者
有自信的,且虛心尊重的學習另一種語言
尤其是『自在而愉快的接觸』這種語言背後
包含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內涵
任何一種外國語言對我來說,我就是一個外國人
重點在於我是否願意去講,去接觸,去學習,去溝通
我不是語言專家,也不需要成為語言專家
=====================================
更何況『語言的目的是溝通』不是炫耀
有誰能說哪一個人講的英文才是標準
====================================
拜讀之後突然覺得心有悽悽焉,前不久也發生雷同的事件。
在發表成果展的過程中,不知林同學是有心還是無意的發言,他忘了主辦及協辦的角色,就這樣硬生生的被羞辱,尤其是被他當場調侃做七彩的吳姐姐更是淚灑會場,會後暗然離去不願參加聚餐。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吳姐姐前幾天告知,她把所有專案的東西都扔了,連結業證書也撕了,因為她不想看到那些東西又回想起被差辱不堪的畫面及林同學當時的嘴臉。信嘉老師曾說過這麼一句話『....要記得把舞台留給別人』,李東昇老師的文章及信嘉老師的留言,不知道林同學是否有看到?希望他能自我反省,踩著別人的背往上爬,這樣的路終究不會長遠。也希望吳姐姐能看到李老師的文章,不要再那麼難過了,也不要放棄這三個月所學,放棄是不值得的,無需去在意別人的看法。
我知道這將會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但必竟未來的路是自已要走的,把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放下,才不會成為未來日子的絆腳石,吳姐姐把石頭搬開吧!